本文目录

此处来自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8F%E5%B7%9E%E7%A0%81%E5%AD%90

苏州码子又称花码、草码、菁仔码、番仔码,在台湾则被称作台湾码,是一种传统在中国民间流行的数字,产生于中国的苏州,起源自算筹,因其书写便捷,曾经广泛使用于商业中,在账簿和发票等均有使用。

现在这种数字在中国大陆及台湾几近绝迹,但在港澳地区的街市、旧式茶餐厅及中药房偶而仍然可见。香港公共小型巴士曾以此标示车资价钱。香港小学数学课程中将之称为中国古代数字或中国数码,并于小学五年级教授有关用法。苏州码子曾被用在英国广播公司电视连续剧《新世纪福尔摩斯》第1季第2集《银行家之死》中的神秘符号,但是误以竖写表达(例如剧集中路边小贩的价钱牌用竖写,实际只用横写)。

苏州码子脱胎于中国文化历史上的算筹,也是唯一还在被使用的算筹系统。

花码由南宋时期从算筹分化。同算筹一样,花码是一种进十进位制计数系统。与算筹不同的是算筹通常用在数学和工程上,花码通常用在商业领域里,主要用途是速记。程大位的《算法統宗》介绍了苏州码子,称之为“暗马式”和“暗子马数”。苏州码子从明代被苏、杭一带人们采用,在民间流行了数百年后,最终被阿拉伯数字取代其地位。

数字
花码


算筹横式 Counting rod 0.png Counting rod h1.png Counting rod h2.png Counting rod h3.png Counting rod 4 song.png Counting rod h5 song.png Counting rod h6.png Counting rod h7 num.png Counting rod h8 num.png Counting rod h9 song.png
算筹直式 Counting rod 0.png Counting rod v1.png Counting rod v2.png Counting rod v3.png Counting rod 4 song.png Counting rod v5 song.png Counting rod v6.png Counting rod v7.png Counting rod v8.png Counting rod v9 song.png

花码使用特别符号来代表数字,符号是从南宋记录算筹的数码演变而来。五至九的花码,是零至四的花码上各加一笔代表五的短竖(参考算筹横式数码),也就是短竖加“〇”是“〥”(五),短竖加“一”是“〦”(六),短竖加“二”是“〧”(七),短竖加“三”是“〨”(八),短竖加“〤”(四)是“〩”(九)。其中五和九的花码“〥”“〩”变了形状,以方便书写。因为传统画圈是顺时针方向从右到左,所以花码“〥”于右上角收笔。注意数字六至八的花码“〦”“〧”“〨”,书写时第一笔应为短竖,不应写作斜点(即使偶然有人如此写),从而避免误认为“二”“三”。一二三的花码都是竖笔,为免这三个花码相连时混淆,用横笔“一二三”与竖笔花码相间,第一个数字用竖笔,第二个用横笔,第三个用竖笔,如此类推。比如,“二一”花码作“〢一”,不用“〢〡”,避免与“〣”混淆,又如“四三一二”作“〤〣一〢”,“一九二二”作“〡〩〢二”。

算筹的定义:算筹或称算子、算子,是中国、日本、朝鲜半岛、越南古代一种十进制计算工具。起源于中国商代的占卜。商代占卜盛行,用现成的小木棍做计算,这就是最早的算筹。古代筹、策、算三字都带竹头,表示用竹制成。策为束字加竹头,表示手握一束竖立的算策,作为占卜之用。筹可能代表周易八卦横向排列时用的阴阳竹,算筹横竖二式,可能来源于此。量子力学里面的算子这一概念的叫法就源自于此。查看算筹的更多资料请点击维基百科介绍: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E%97%E7%B1%8C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