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是读书无用论者的有力武器!

这句话非常直白——书生是最没有用处的!他们会举很多例子来证明读书是多么没用,而挣到了白花花的银子才是最有用的,然后甩出这一句,顿时让你无法反驳。

说这句“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作者真的是这个意思吗?我们看看这句的出处。这句诗出自清代乾隆时期诗人黄景仁所著的七言律诗《杂感》。当时诗人二十岁,回顾自己二十年“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心中愤愤不平,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全文如下: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白话译文: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

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

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

不要忧愁自己写的愁苦之诗会成为吉凶的预言,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诗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很多人也劝他不要写诗了,连他的老师都让他好好想想,可是诗人依然坚持。这首诗是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悟,通过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体悟,诗歌中的理性思考上升到了一种宇宙哲学的高度,是对全人类困顿处境的心理描绘。诗人慨叹这个世界不是属于我们这类书生的,在世人眼里,书生只是“百无一用”的大傻瓜。

显然,“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是反语,是牢骚,是愤世嫉俗的“不平鸣”,是怀才不遇的抱怨。最后一句其实是作者的意图,正是最后这句诗,说明了支撑诗人苦读的原因:为了心中的理想而不肯低头,哪怕再失败也不认命,他会像春鸟秋虫一样自唱自鸣,不低头。

简而言之: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自我嘲讽的话,但作者内心依然是强大无比且非常自信的。

贫贱夫妻百事衰

很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夫妻如果过的贫贱,那么做什么事都会很不顺利,很衰。言外之意就是,有钱了,日子才能过好,没钱只会吵架。对这个解释,我想说:呵呵。

贫贱夫妻百事哀”,“哀”的不是“贫贱”,而是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遣悲怀三首》,这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所写的三首七言律诗。其妻韦氏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二十岁时嫁与元稹。七年后,即元和四年(809)七月,韦氏去世。此诗约写于元和六年前,即诗人妻子去世后两年之内。

诗共12句,第8句为“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意思是:虽然我知道这种阴阳相隔的悲恨人人都会有,但一想起我们做贫贱夫妻的每一件事情都会让我特别悲哀。引申的意思是:共患难的夫妻,其中一人去世了,活着的人回忆起以前的点点滴滴,总会比一般夫妻之间的生离死别更加地感到伤心与难过。

所以切莫不求甚解随意曲解歪解甚至反解古文而作今意,把无知当荣耀。要不然打脸 pia pia pia 的。

简单说说诗吧:

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
第二首与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
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

《遣悲怀三首》全文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天涯论坛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深以为然:

加句题外话,看过一部电影,有这么句台词:现在的年青人,除非老爸有钱,否则大多是穷人。

与其成天想着嫁有钱人而把自己耽误了,不如找个人品好的一起奋斗,自己努力赚的钱,花着也踏实,不是吗?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这句话是被改造后的句子,但是却比原句更深入生活。

原句出自《增广贤文》,为“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意思是:父母也好,夫妻也罢,到生命消亡时自然就要分离开了。“大限”指的就是死亡。后来由于某些原因,原文就被改造为“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了。你并不会在某个古代经典中找到这句话。

另外,《法苑珠林》卷六五中有:有人耕田,被蛇咬而死,其妇对人曰:“譬如飞鸟,暮宿高树,同止共宿,伺明早起,各自飞去,行求饮食,有缘即合,无缘即离,我等夫妇,亦复如是。”这只是书中妇人的看法,代表了书中人物的世界观而已。难道你会找一本书中的反面人物的话来当作真理奉行吗?比如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难道你会当作真理吗?

然而,这句“老话”不知误导了多少夫妻————它会使夫妻在遭遇重大的或不怎么重大的人生变故时,以为人们都是这样想、这样做的,这样的经验或许是合乎情理的,从而为自己“迫不得已”或不负责任的“各自飞”找到“理论根据”,并为自己在“大难临头”时选择“各自飞”而心安理得。

其实,夫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不管是否遭遇人生变故,理应风雨同舟、祸福同当、相互扶持、共渡难关、携手到老,直至生命终结那一刻。这才是夫妻关系的真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