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xt":"http:\/\/schema.org\/","@id":"https:\/\/www.taholab.com\/12690#arve-youku-xnjuzmzy3mtg46574e3393883a303630758","type":"VideoObject","embedURL":"https:\/\/player.youku.com\/embed\/XNjUzMzY3MTg4"}

博士已经不值钱了,但是读书并不是没有用。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日益严峻的学问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不要把眼光放到太狭窄的旧路子上去。让自己所学得的知识真正发光,服务社会,也服务支持自己的家庭。另辟蹊径,甚至会大放光彩。比如出书,办学,做讲座,整合知识与资源去服务特定受众等等等等。

在生存空间被前面的人已经挤占了的时候,需要另辟蹊径。 当人们观念僵化,做事僵化的时候,应该另辟蹊径。 当人们被专家学者等弄得有思维定势,甚至出不来的时候,需要你能站出来另辟蹊径。 这样的知识分子,价值会比做个博士后大太多了。

技巧就是:通过大众能接受的方式,讲深刻的道理和知识。

比如要讲物理知识,可以用生动的故事和奇妙的现象来开始,用大众能接受的方式阐述道理。(当然,不用这么夸张)。背后的核心思想就是,无论你讲什么故事,其实,都可以揉进去自己的知识精华。

罗胖还推荐了一本书,是郑也夫写的吾国教育病理,我有兴趣去拜读。